您好!欢迎来到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古代汉口一东方茶港

2022-02-19 12:24:12| 发布者:hbtea| 查看:1033| 评论:0| 收藏


—、汉口一东方茶港
  汉口位于长江中游,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是连接华中与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康熙朝前期,著名学者刘献庭在《广阳杂记》中说:“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币,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唯汉口耳。”可见,在康熙前期,汉口的繁盛已经凸显,并已经显示出九省通衢的作用。



  茶到汉口盛,汉口因茶兴。作为东方茶港的汉口,趸中俄万里茶道最大的集散地。乾嘉年间,汉口已是楚中第一繁盛处。从汉口龙王庙的汉江口到丹水池,长15 余千米,港口林立,停泊的茶船多达数干艘。汉口的茶叶主要来自湘、鄂、赣、皖四省,其中相茶占1/3,而闽茶随赣茶运入,大部分流向国外。
  汉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影响较大的有徽商、晋商、广东商人、宁波商人、湖南商入等。其中,晋商控制了茶业与票号。
  从1861 年汉口茶市对外开放后,茶叶贸易成为最大的国际贸易。据《江汉关贸易报告》载:  1861 年汉口出口茶叶8万担(1担=100斤=50 千克),1862 年为21.6万担,此后逐年增加,从1871 年到1890 年,每年从汉口出口的茶叶达200万担以上。这期间,中国出口的茶叶垄断了世界茶叶市场的86%,而汉口出口的茶叶占国內茶叶口的60%0 1895 年,从汉口出口的茶叶货值149 65355 海关两,占总出口的41%;而同期所列其他15种出口货物的货值最多者是丝织品,26 81257 海关两,比重为7.3%,远低于第一位的茶叶。1 900 年,中国出口俄国茶叶4 68549担,其中从汉口出口的有3 90200担,占80.9%。1 908 年汉口茶叶出口9 83687担,占茶叶出口的62.4%。19世纪中后期,英国、俄国、日本商人接踵而至,与国内各大商帮直接合作参与茶叶贸易,使得金融业、运输业、建筑业及市政建设迅速崛起,并促使汉口飞速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西方观察家曾经说:如果不是茶叶贸易,实际上没有一个西方人会来这个城市。在西方人眼里,茶叶是汉口存在的唯一的理由。其实,早在汉口开埠前,英国和俄国人就已经深入到汉口及其周边茶区,寻求开拓茶叶贸易的途径。
  西方人最初分不清绿茶和红茶的区別,认为它们只是不同的植株种属,来自不同地区。直至鸦片战争后不久,英国园艺学家罗伯特·福琼连续两次进入长江中下游茶区考察,才弄清绿茶与红茶只是制作工艺不同而已。福琼的考察,使得长江中下游的“湖茶”后来居上,汉口因而逐渐成为英商从中国进口茶叶酌主要采购与集散中心。
  英国人在汉口收买茶叶后,一般装船运往上海出口。很多外商洋行在上海设总公司,在汉口设支行(即分公司)。早期英国的主要洋行都经营茶叶生意,有的还做得相当大,如天裕、天祥、宝顺、怡和、协和、太平和锦隆等。此外,还有一些英商洋行是专门从事茶叶贸易的,如履泰、杜德、化威等。
  俄国人进入汉口地区,直接从地方商人手中收购茶叶,是在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此时茶叶已经成为中俄恰克图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1863 年,俄国商人先在羊楼洞开办工厂制茶。到 1870 年,至少三家俄商都将制茶厂建在汉口或迁往汉口,并在福州与九江同时设厂。到 1894 年,因英国茶商专注于印度、锡兰的茶叶输入,渐渐淡出中国茶叶市场,俄人遂掌控了中国茶矸酌主体。
  俄国在汉口的著名三大洋行是新泰洋行、阜昌洋行、顺丰洋行,都在汉口设有砖茶加工厂。19世纪后期,进入汉口最大嘲囀国茶商是柏昌洋行,开设了茶叶打包厂。还有一些洋行则委托别的洋行代理自己在汉口的茶叶业务,如曾经在柏昌洋行停业后接手其大部分业务的维索斯基洋行、沃冈洋行、古辛洋行,以及古辛洋行改组后的库兹涅佐夫洋行。
  俄国十月革命对茶商造成了致命影响。俄国在汉口的顺丰、新泰、阜昌、柏昌专营茶叶、茶砖的洋行,都在1916 年停业,源泰洋行也只勉强支撑到 1917 年。



  二、汉水茶程
  汉口在明代是江南重要的商埠,到清乾隆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与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齐名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同时又成为与京师、苏州、佛山齐名的全国商货“天下四聚”之一。道光三十年( 1850),已有晋商来两湖地区收购茶叶并加工包装,经汉水转中原陆路运往蒙古和俄国。
  早在康熙二十二年( 1683),山陕商人就筹集近30万两白银,在汉口循礼坊建立山陕会馆,作为山陕商人集会、议事、组织商务活动、联络乡谊的场所。  《汉口山陕会馆志》记载,当时捐款的两省驻汉商帮主要有太原帮、汾阳帮、红茶帮、盒茶帮、卷茶帮及烟、布、果、油、皮、纸等 23帮。其中,山西茶商各号是主要捐资者,在茶商中居首位的是太谷、榆次、祁县的茶商。汉口既是晋商转运茶叶的中心,也是晋商在华中及南方的金融中心,当时汉口18家票号中有17家是山西财东开设的。
  闽、赣、皖、鄂的茶叶运到汉口后,各家晋商需将茶叶进行分类分级,由汉口码头分发各地。茶叶的运销,除加工制造外,还需协调好与官方、商帮、票号以及行会之间的关系。



  清代的商品征收落地税,晋商在汉口经手的茶叶只是转运,不在征税范围。但地方官员为增加税收或中饱私囊,常常违规征收厘金。因而各商号掌柜和伙计们需要与当地官吏打通关节,以便网开一面,减少开支。在九省通衢的汉口,晋商无法形成绝对的垄断势力,因而还需要疏通与当地商会以及同业公会的关系。汉口码头 由于运事繁忙,清政府并不直接管理,基本处于混乱无序状态。据《武汉交通志》记载:  “邻县和外省破产农民大批流向汉口码头做苦力,大致有10万之众。”晋商要想将收购的茶叶及时运出汉口,必须与码头和船户的行帮主打好关系。有的晋商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在这些行帮中挂单,认师拜礼。此外,他们还需要拜访乡党,联络乡谊,特别是搞好与各票号的业务往来。茶商由于长途贩运,周转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往往需求助于票号。因为是同乡,且有较好的商业信誉,票号的庄主多会给予支持。茶号与票号是晋商中最具经济实力的两大支柱,当时汉口各茶票庄的周转银据说高达两干多万两。在以上诸方面都打点好的情况下,茶叶才能从汉口龙王庙码头装船启运。



  茶船从汉口进入汉水,开始向西航行。最初的航线河宽水深,十分顺畅。航行三四十千米后,航道变得水浅沙多,且浅滩弯道渐多,大船无法通过,因此在汉江上行驶的是一种叫“汉阳楸子”的船。这种船在汉水上要依据不同的水段、风向,确定扬帆、划桨、撑篙、拉纤等作业。由于载重量大,而且是逆水行舟,所以行驶起来异常吃力。首先经过两江交汇的蔡甸,过江汉平原的腹地汉川和沔阳(今仙桃市),再从岳口古镇到达天门。汉水在岳口有五处浅滩,在清未有七座码头,是汉江下游的重要港口。清代岳口有十大商帮,其中最大的是山陕帮。乾隆六十年(1795),山陕帮在堤街建山陕会馆,今天仍可见山陕会馆的“春秋阁”和古戏台遗迹。
  茶船经过天门,进入潜江的泽口,再北至沙洋镇,到达钟祥的石牌镇。茶船经过钟祥的转斗镇,前往宜城,这里的河道弯曲,沙滩淤泥多,在枯水季节茶船上行困难,几乎全靠纤夫拉纤。



  宜城的下一站是古城襄阳。襄阳号称“水陆要冲,七省通衢”,商业繁华,商贾云集,是湖北仅次于汉口的茶道商埠。襄阳的汉江两岸尽是泊船的码头,最盛时有49座码头。晋商在襄阳的买卖不仅有茶叶,还有粮食和棉花。晋商的各路茶庄都在襄阳开设分号和船帮代理,拥有众多的货栈,以及钱庄票号、典当行等。襄阳的山陕会馆坐落在樊城靠近汉江的邵家港、皮坊街、瓷器街三条路的连接之处,规模宏大,是当年商业贸易最为繁盛之处。
  从汉口来的茶船经过20多天逆水行舟,在襄阳的宫码头卸货,再装上体积较小的船驶入汉江的支流继续北上。
  豫南的唐河发源于河南方城县七峰山,白河发源于嵩县南的伏牛山。这两条河在襄阳汇合注入汉水,所以又称为唐白河。与汉水相比,唐的河水量小,河道浅,平常时河道的宽度只有20— 30 米,水深1~2.5 米,枯水期河道只有12- 20 米宽,水深仅有0.6~ 0.8 米。茶商们必须在此换上一种叫“扁于”的不不砾二般选摔倒坦弓一…河水较深的唐河,经过全长1 16 千米的水运,最后到达万里茶道水运的终点——河南社旗县的赊店古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