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湖北茶叶网,陆羽故里茶行业门户!

中国茶艺的演变,是怎样从宋代点茶到明清泡茶的?

2022-07-05 15:36:28| 发布者:hbtea| 查看:728| 评论:0| 收藏

了解了宋代点茶,将茶研成茶末,调成茶膏,再入盏冲点,这种点茶的饮茶方式风靡整个社会,宋人开启了“精致生活”。到了明代饮茶的变革,变成追求一种崇尚自然、幽趣和精神内涵,但也再见不到唐朝时的浪漫与宋朝时的精致。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局部,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茶的基本连载(三)



时代精神的生活美学:



元明清以降—泡茶法



元朝时期到明初期间,士绅们还是爱茶末,但明太祖朱元璋爱茶叶,人们开始喝茶品味由茶末变成茶叶。明代的微州商人顺着两条河流,大量运输茶叶、木材和木制品进入两个省份,向下流入瓷器中心的景德镇,向东南,横跨浙江,流入杭州湾,开始向世界出口。

清末时期英国福琼中国茶乡中水路


/元代:过渡时期/



元代是一个过渡时期,由于蒙古人的征服与统治,饮茶文化的表现并不明显,在这一时期,采用末茶冲饮式的煎茶、点茶法继续延续,同时,以炒青为制茶方式的叶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元末时期的诗人杨维桢的一篇四百余字的《煮茶梦记》中,表现了茶人于茶香微醺中悄然神游的心境。文中,饮茶梦境犹如仙境,作者把现实与太虚幻境、人与茶、景与梦合而为一,充溢着空灵玄妙的茶道境界与自然之美。

[明代]唐寅《事茗图》局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读书茗茶,题诗:日常何所事,茗碗自赏持,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煮茶梦记》:杨维桢,元末著名诗人、书画家和戏曲家。其性格狷介,行为放达,崇尚自然。建议阅读原文,其中梦幻想象茶的烹煮过程,非常精彩。文中大意:二更月色,“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道人卧石床,汲白莲泉,燃槁湘竹,煮凌霄芽[诸暨历史名茶],鸿濛皇芒[打嗜睡了],入梦。梦见一堂,一榻,一几,一书,一女子,名淡香,字绿花。与女子对诗论道间,恍恍惚惚,香消云散。冥神醒悟时,凌霄芽已煮好了。

[明代]唐寅《琴事图》局部,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三位僮仆,一捧食将来,一侍立待命,余一则烹茶


/明清:饮茶变革/



到了明代,中国饮茶法又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福建建安团茶进贡,禁造团茶,改茶制为芽茶,也就是叶茶,从此改变了中国人饮用末茶的习惯。唐宋以来煎茶、点茶、斗茶的风尚随即式微,随着团茶的消失,唐宋的饮茶风俗以及与之相关的饮茶文化逐渐销声匿迹,退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

[明代]文徵明《茶具十咏图》局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有茶壶


明初以前,制茶的方式主要以不发酵的蒸青绿茶为主,在明代有一个叫闻龙的人,在1630年前后写的《茶笺》中记载:“…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黄,香味俱减。”[松萝山,即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上的黄山余脉,明初时期产松萝茶],由此可知明初始有炒青的工艺,从此逐渐代替了蒸青工艺[现存国内的蒸青工艺绿茶即湖北的恩施玉露,而唐宋时期传到日本的蒸青工艺则一直保留]。明清时代,不同工艺的叶茶种类分别出现,但具体的起源也很难考证,例如乌龙茶、黄茶、红茶、白茶等。


这个时期叶茶的制法和饮法与末茶完全不同,因此有了“中国饮茶文化自明代以后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的说法。明清以后,人们多饮用叶茶。叶茶的制作方法就是“炒青”,饮茶以“泡茶法”为主,投茶入壶或茶碗中,加水冲泡而成,这种饮茶方式与现代接近。

湖北茶叶网茶艺培训,鉴定考证电话:15717191065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鄂ICP备202001581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05020004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