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向申荣)春意盎然,茶香满山。在鹤峰县槽门古寨,沉寂一冬的荒野茶园迎来繁忙的开采季。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制茶工艺,这里的荒野茶以“天然无干预”的品质成为市场新宠,订单火爆,供不应求。
4月8日清晨,槽门古寨的茶农们身背竹篓,穿梭于崎岖山间抢摘春茶。受倒春寒影响,今年茶叶生长周期延长,开采时间较往年推迟半月。“从前天才开始收茶,目前每天仅能收购一二百斤鲜叶。”湖北槽门古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群介绍。
芭蕉河上,一叶扁舟正缓缓从对岸驶来,船上的茶篓装满了新采的嫩叶。村民田秋荣将茶篓递给在岸边等候的刘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荒野茶50元一斤,今早摘了快四斤,挣了190多元呢!”容美镇官坪村村民田秋荣笑容满面。她告诉记者,荒野茶树散生于深山,每日仅能采摘至正午,但收益远超普通茶园。如今,槽门古寨周边百余户村民已加入采茶队伍。
据了解,槽门古寨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大溪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1000亩天然野茶。这里的茶树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中,未施农药化肥,以腐叶为肥,历经百年自然生长,造就了茶叶独特的山野气韵。
尽管产量受限,但茶叶因缓慢积累养分,山野香气愈发浓郁,而为了方便出行和村民卖茶,2024年秋天,刘群、邓凯夫妇投资5万多元,安装了一条从山下直上茶庄的山地轨道运输车,全长300米,一次可运载300公斤货物,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
湖北槽门古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群说,“我们用了5万元钱,直接联系厂家装的,然后主要是方便上下拉东西,特别是现在是采茶的季节,上下拉茶比较方便。它的最大承重有600斤,单边来回的话5、6分钟吧。”
中午时分,茶庄里前来卖茶的村民络绎不绝。随后,槽门古寨寨主邓凯和制茶师傅一起将收来的春茶摊放在干净的白布上。刚采下的野茶,需要充足的阳光自然萎凋,让茶叶的水分逐渐消散。经过萎凋后的野茶还要经过揉捻、炭焙、静置等古法工艺才可以上市销售。
“我们的白茶靠阳光自然萎凋,红茶则需揉捻发酵,乌龙茶也在试制中。”邓凯手持茶样详解工艺。他表示,白茶经数月陈化后以炭火轻焙,红茶则依托百年技艺精制,成品茶价格从每斤数百元至千元不等。
“现在只接预订单,新茶上市要等年底。”刘群坦言,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槽门古寨荒野茶年产量仅数百斤,但订单已覆盖全国,甚至吸引海外茶商关注。凭借“零农残、高香韵”的稀缺特质,槽门古寨荒野茶在高端茶叶市场中脱颖而出,今年的新茶早已经被老顾客订购一空。
据不完全统计,鹤峰县有野生茶林4万余亩。近些年,荒山野茶逐渐被开发出来,进入大众视野,并开始打入高端茶市场,曾经被弃置于荒山野岭的老茶树又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品茶爱好者争先购买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