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茶叶再获佳绩,产量335万吨,强势卫冕世界第一。相较去年增长了18.6万吨,比印尼年产量还多(13.1万吨),如此傲人的成绩让世人惊喜。
国内各主要产茶省份,相继披露2022年成绩单,有17个省份茶叶在1万吨以上,其中有6个省份跻身于第一梯队。
年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吧~
来自2月25日召开的2023年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上的消息显示,2022年湖南省茶园面积达345万亩、32万吨、综合产值达1051亿元。
湖南有三大山脉,分别是罗霄山脉、雪峰山脉、五岭山脉,山与山相连,水与水相接,构成了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平原的复杂地貌。多山多水的环境,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湖南自古便有“茶乡”的美誉。
目前湖南有九十多个县(市)种茶产茶,主要名茶有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湖红)、君山银针、沩山毛尖、保靖黄金茶等。
据四川统计局发布《2022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四川茶叶产量为39.3万吨,增长4.8%,全省茶业综合产值达1080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两千亿大关。
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
数据统计,仅仅成都就有超过3万家茶馆,成都人人一年下来喝掉的茶水量就可以装满7个杭州西湖,由此可见四川人饮茶之风,所以四川茶叶综合产值破千亿大关,并不意外。
据《湖北省20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湖北茶叶产量为41.99万吨,增长3.8%。
湖北是我国产茶大省,2022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564.1万亩。湖北省每年春茶的产量占全年茶叶总产量的1/3左右,产值约占湖北全年茶叶总产值70%以上。
目前,恩施州茶叶种植面积达180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总规模居湖北省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和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恩施州6个县市跻身“中国茶业产业百强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近200亿元,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州第一大特色产业和83万茶农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恩施州是宜红、恩施玉露的主要茶区。
援引新华社数据: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到700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45.4万吨、茶叶产值达到606.2亿元。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以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三一水一分田”之说。另外贵州四季不甚分明,全年平均降水900~1500毫米之间,是我国阴雨天日数最多的省份,谚称“天无三日晴”。
得天独厚气候环境,让贵州名茶辈出,在陆羽《茶经》就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贵州茶历史悠久,但也十分年轻。从700万亩茶园、45.4万吨、606.2亿元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茶叶近年发展迅速,新建茶园较多,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在市场缺乏竞争力,但低起点也是贵州茶的机遇,相信在未来,贵州茶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期。
据福建省统计局发布《2022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2年福建全省茶叶产量为52.08万吨,增长6.7%
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茶园面积361万亩,毛茶产量52万吨,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超1500亿元。茶叶,就是福建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福建茶叶单产、总产、茶树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茶业出口额等八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根据《2022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云南全省茶叶产量为53.39万吨,增长6.3%。
据《2022年云南省茶叶产业研究简报》显示,全省有15个州(市)88个县(市、区)产茶,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茶叶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促进了云南农业经济的增长。
2021年,云南省茶园面积增至740万亩,其中生态茶园、有机茶园、绿色茶园认证面积分别为382万亩、105.7万亩、54.7万亩,分别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51.62%、14.28%、7.39% ;产量49万吨,成品茶认证14万吨,占全省茶品认证的37.4%,且价格平稳上扬。
云南茶叶年产量稳居第一,但浙江才是茶叶年出口数量的第一,我国出口茶叶总量的4成由浙江提供,安徽、湖南的茶叶年出口数量也在福建之前。
2022年我国出现了十年来茶叶出口额的首次负增长。